節能環保產業的新星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因此,有專家提出應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后的“第五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環境提供技術基礎和裝備保障的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環保裝備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節能產品和服務等;其六大領域包括: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
節能就是應用技術上現實可靠、經濟上可行合理、環境和社會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設備使用或工藝的能量利用效率。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呈現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環境保護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面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增大、國際履約任務繁重等形勢下,國內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產業仍占很大比重,發展模式粗放等問題仍然在一些地區具有“鎖定效應”,傳統發展模式和路徑轉型難度大。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環境高風險期,區域性、布局性、結構性環境風險更加突出,環境事故呈高發頻發態勢,核能核技術利用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部分生態系統穩定性與生態服務功能呈下降趨勢,守住環境安全底線的任務艱巨。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時期。建設生態文明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環??萍家o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大力推動創新發展,為改善環境質量保駕護航。
環保產業在國際上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理解。對環保產業的狹義理解是終端控制,即在環境污染控制與減排、污染清理以及廢物處理等方面提供產品和服務。廣義的理解則包括生產中的清潔技術、節能技術,以及產品的回收、安全處置與再利用等,是對產品從“生”到“死”的綠色全程呵護。合理用電,節約用電,以及將一些廢棄能源轉化為電能已經成為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節電:很多工廠使用傳統照明燈具,嚴重的耗能現象,其節電率在經過專業節能改造后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大都在40%以上,綜合國家眾多的工廠企業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能源財富。